如何令兒童建立正確理財觀念,考起不少父母。兒童教育理財顧問關顯彬自創多套教導兒童理財方法,有系統地逐步讓小孩認識金錢世界。四大系統,由如何善用零用錢,到確立正確金錢觀念,至建立理財品德,令兒童按部就班掌握。
關顯彬指出,不少家長都會遇到應給多少零用錢予子女、如何教導子女善用零用錢等問題。他對這些兒童理財問題,有一套自創方法。
1.按班級 定多少零用錢
關顯彬認為,家長可按本身經濟能力、子女實際需要,及自我管理能力考慮零用錢金額。以就讀班級劃分,小一至小三學生,每日可給 2至 5元,因他們的交通及膳食費用,均有家長安排,所以每日給小量零用錢,主要是訓練孩子理財技巧。
小四至小六學生,每月平均零用錢約 300至 350元,家長可按子女理財及分配金錢能力,決定按日或按月給予。訓練孩子理財需有足夠金額才可發揮,但父母須跟孩子說清楚,零用錢已包括購買課外書籍、文具及玩具等項目,父母不會再額外付錢購買孩子「想要」的物品。
2.藉「 721」 分配用錢比例
要子女善用零用錢,關顯彬認為要先為孩子制訂金錢分配比例,他有一套「 721」方法,即 70%作基本消費、 20%儲蓄, 10%作非基本消費。隨着子女成長,「 721」可調節成「 622」或「 631」分配比例。
關顯彬表示,家長應以鼓勵方式要求子女使用這套方法,因在家長強制下實行,只會令子女失去對儲蓄的興趣。
此外,家長可要求孩子寫理財周記,藉以了解小朋友的消費模式。在周記中,可包括一星期的收入(包括零用錢、特別獎勵等)及支出(包括基本消費及非基本消費),每天記賬。
3.按年齡 教用錢八方向
理財教育最重要是為孩子建立正確金錢觀念,「小朋友分不清『想要』或『需要』,所以應按年齡教育他們 8個用錢方向,即認識、賺取、儲蓄、控制、花費、保護、投資及分享金錢。」
關顯彬認為,這 8個用錢方向雖然都是一些虛無縹緲的概念,但在教導孩子認識金錢的使用方向時,可分階段、透過生活例子、習慣進行。如在孩子開始有零用錢時,可同時教他們應如何儲蓄、花費和控制,隨着孩子年紀漸長,可學習投資方面的理財技巧。
4.六方法 培養理財品德
關顯彬認為,家長還需培養孩子理財品德。理財品德是指建立小朋友對財富的正確態度,克制慾望及做好風險管理,時刻勤奮以達理財目標。他建議,可從 6個理財核心價值入手,分別是理想、勤奮、責任感、自我裝備、自我控制及慷慨。他表示:「家長可在日常生活細節,灌輸理財品德予子女,如透過分享成功人士的理財故事、及分析不善理財的後果,令他們學會未雨綢繆。」
寫理財周記 可學懂慳錢
關顯彬有兩子女,分別 16歲及 12歲。教導子女理財,他主要透過妥協及討論方式。他說,子女每日平均零用錢約 50元,他會要求子女寫理財周記,這方法對細女尤其有效。他說與細女一起到超市購物,以前她會想購買零食之類東西,但做了理財周記後,細女在選購東西時,會多逛幾圈,經過冷靜後會說不買,可見女兒學會控制金錢運用。
為令子女不先使未來錢,關顯彬未有為子女八達通申請自動增值,以免因一時方便,令孩子失去對金錢的意識。不過,他的子女亦曾試過不擅使用零用錢,結果需向爸爸借貸。關顯彬雖然最後也有借錢予子女,但雙方訂立還款協議,子女須在之後的零用錢中扣回預支款項。關顯彬說:「一定要孩子還款,他們才會明白先使未來錢的惡果,並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。」
Source: appledaily